民警把枪丢了后果(警察丢失配枪会怎样)
2025-10-12 05:24:00
聊天内容会出现在APP推荐中?律师:下载软件应细看用户协议
近日,有网友表示,和朋友聊天提到的内容会出现在 APP(手机软件)推荐中,不知是否巧合?与此同时,有民警在网络平台提醒防止被 APP 监听,并引发热议。
是否有 APP 存在监听的问题?如果存在,是否侵犯隐私?用户又该如何规避风险?
APP 是否存在监听可能?
在北京工作的肖女士告诉记者,她和朋友聊天提到的内容,不经意出现在 APP 推荐中,她感到很惊讶。" 和朋友聊到手机壳,打开拼多多,发现推送了各类手机壳。"
" 刚和同事聊完一台车的问题,不久后 APP 就推送了车的配件。" 广东某国企工作的梁先生表示,他常使用的 QQ 浏览器也出现过此类情况。
这些情况是巧合,还是存在监听?如果存在监听,是手机的问题,还是 APP 的问题?
手机方:不存在监听
为了解相关情况,记者联系了出货量较好的几家手机商。
苹果官方客服表示,iphone 没有带监听功能,但在手机使用中,各 APP 会有相应的信息共享选项。" 您下载 APP 时,很多 APP 会出现‘隐私’弹窗,让您选择。" 该客服强调,共享信息不涉及个人隐私,只是方便 APP 供应商获取用户喜好,并推送合适的内容。
记者又咨询了华为、小米等手机客服,均表示不存在监听问题。
" 您在使用某些 APP 时,如果长时间浏览某些内容,系统会推送相关信息。" 小米官方客服表示,推荐内容来自 APP,和手机供应商没有直接关联。
华为客服则表示,某些第三方应用程序获取到比如麦克风权限、剪贴板权限,可能会推送相关商品。" 建议把一些不需要的 APP,权限设置为‘不允许’ "。
APP 方:不存在监听权限
记者在 " 黑猫投诉 " 平台检索 " 手机偷听 "" 手机窃听 "" 手机监听 " 等关键词,发现上百条投诉。针对投诉涉及的 APP,记者进行了追访。
" 您说的监听是不存在的。" 记者致电淘宝官方客服,得到了这样的回复。对方表示,消费者在 APP 浏览某个商品,大数据会默认消费者对某商品感兴趣,进而推送相应数据。淘宝的推送基于用户正常购物行为进行,不存在让用户签署某些协议获取用户资料。
携程机票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不存在监听权限。" 您口头上说想去哪里,我们是不会自动推荐的。"
拼多多工作人员也表示,不存在监听获取共享信息的情况。用户可长按选择 " 不喜欢 ",以此减少推荐。
专家:信息收集共享可能产生 " 推送内容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向记者表示,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手机技术可以做到所谓的监听。但一般情况下,不存在手机监听的情况,因为监听手机本身构成违法犯罪行为。
他认为,用户遇到未搜索但出现推荐内容的情况,需要在具体情境下分析。比如用户受诱导,在知情的情况下打开权限之后产生的信息收集,在信息收集过程中会出现自动化比对,形成关键词,在交流共享过程当中,会进入互联网广告、互联网推送的业务场景,这个是有可能存在的。" 但它本身不是监听的一种实现方式,而是关键词匹配、数据共享所形成的一种技术场景。"
他强调,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三条的框架,关于个人信息提供的规定来说,APP 的信息共享要取得当事人单独同意,如果出现目的变更,要重新取得当事人同意。所以在 APP 共享层面,对用户的知情权利的保障、自主选择权利的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律师:注册 App 注意阅读用户协议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在对记者表示,App 用户信息是不能共享的,需专门单独授权。
他介绍,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个人信息的,该同意应当由个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明确作出。" 如果没有确保用户充分知情权的前提下,自愿明确做出的同意收集其个人信息的决定,就构成侵犯个人隐私。"
同时,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 当个人信息权益受到侵犯时,被侵权人有权依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有关人格权的规定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许浩建议,用户注册 APP 时,应养成浏览用户协议、隐私保护协议的习惯,重点关注协议中加粗加黑的内容,了解 APP 收集个人信息的范围。当发现 APP 存在侵犯个人信息权益及隐私权的情形,可通过投诉、举报或诉讼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他表示,对网络服务提供者而言,在收集处理信息时,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应强迫用户授权,或以默认授权、捆绑服务、强制停止使用等不正当手段变相诱导、强迫用户提供个人信息,且收集个人信息的类型应与现实产品或服务的业务功能有直接关联,实现功能的目的与信息收集的范围成合理比例。" 信息处理者在个人信息收集、处理活动中,应依法获取用户授权,并最大限度尊重和保障用户权益,否则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消费者如何保护隐私?
记者注意到,日前有民警在网上提醒:苹果手机用户可以在手机 " 设置 " 中,点击 " 隐私 " 的 " 分析与改进 ",选择关闭 " 共享 iphone 分析 "。同时,关闭 " 隐私 " 中定位服务的 " 共享我的位置 "。
安卓手机用户可打开手机 " 设置 ",点击 " 隐私 " 中的 " 广告与隐私 ",选择关闭 " 广告跟踪 "。
如果微信推送相关广告,用户可打开 " 设置 " 中的 " 个人信息与权限 ",点击 " 个性化广告管理 ",选择关闭 " 广告个性化 "。
来源丨封面 · 新闻(记者 何金蓝)
2025-10-12 05:24:00
2025-10-12 00:36:43
2025-10-12 00:34:28
2025-10-12 00:32:13
2025-10-12 00:29:58
2025-10-12 00:27:43
2025-10-12 00:25:28
2025-10-12 00:23:13
2025-10-12 00:20:58
2025-10-12 00:18:43
2025-10-12 00:16:28
2025-10-12 00:14:13
2025-10-12 00:11:58
2025-10-12 00:09:44
2025-10-12 00:07:29
2025-10-12 00:05:13
2025-01-16 18:49:26
2025-01-16 18:47:11
2025-01-16 18:44:56
2025-01-16 18: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