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物丨积家Compass相机:十八般武艺的间谍,也少不了个间谍相机
2025-04-27 01:34:17
从大律师到司法部首任部长,她是享誉中外的“女中豪杰”
“延陵有君子,铁肩担道义为生民立命;开国女部长,妙手著法统替天地正心。”
这副饱含敬仰的对联,高度诠释了一名女性卓越、伟大的一生。
她,是动荡年代的知名女律师,一心为民众匡扶正义、秉公执法。
她,是革命岁月的救国志士,矢志为国人奔走呼号、誓死不屈。
她,是建国之初的司法部长,致力为百姓制订法律、排忧解难。
她,是我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法律学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领袖。
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民主斗争,为我国的司法事业、妇女解放事业,开拓了壮阔的万里征程,书写了新时代的精彩华章。
她,就是史良,一位跨时代的杰出女性。
民国律师,高风峻节
1900年3月27日,一个草长莺飞的春日,史良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清贫的书香之家。
那是一个风雨如磐的年代,我国历史刚刚翻到了晚清这一页。其时,神州大地国危民艰,正步履沉重地走进了被列强欺凌的沉痛篇章中。
而史良,正是在这个晦暗动荡、亟待破局的时世背景中降临人间。
她的父母,皆是当时思想较为开明的知识分子。史父是私塾老师,史母会作诗擅下棋,夫妇二人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史良母亲
在家庭环境的濡染中,史良小小年纪便才识过人,秉承了父亲倔强的心性、母亲干练的气度。
彼时的常州,是一个崇文重教、经济发达的兴盛之地。
在这方水土里成长、在新文化熏陶中学习的少女史良,脑中激荡着各种新思想,心中也萌发了民主意识和爱国思想的小芽。
青年时期的史良(前排右一)与全家合影
1919年,“五四运动”的思潮席卷全国。年仅19岁的史良,亦怀着一腔热血投身其中。
当时,她是常州爱国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常常带领一众学生,手执书有“国民猛醒”、“抵制日货”等宣传纸旗,四处游行演讲,鼓动各界人士共谋救国方针。
1922年7月,史良来到上海,一心扑在法律专业上,立志要做一个为人民伸张正义、“绝不出卖灵魂”的律师。
史良年轻时的照片
她求学之时,北伐战争迅速推进、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很多学生都踊跃参加革命运动,史良也不例外。
1927年,史良毕业后,由于就读的法科大学是私立大学,拿不到律师证书,经人介绍到南京一个行政单位工作。
她的上司,是国民党的官僚兼党棍,常与一身正气的史良针锋相对。
不料想,不久后,上司竟以“思想问题”的罪名,卑鄙地将她逮捕入狱。
在牢中,史良撼动于许多共产党人受尽酷刑,却坚贞不屈、慷慨就义的高尚情操,见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黑暗与丑恶。
两个多月后,经由蔡元培先生出面,她才被保释出狱。
历经此劫,史良仿佛“从天真的迷梦中惊醒”:国家要走向正途、有光明的未来,还需要走很长、很崎岖的一段路!
稍作安顿后,她返回了上海,边奔波于生计,边宣传民主独立、反对列强侵略。
某天,一个好消息从天而降:上海法科大学更名为“上海法学院”,并经国民政府批准立案。她领到了律师证明,终于当上了律师!
1931年,31岁的史良在上海创办了律师事务所,开启了精彩、跌宕的律师生涯。
同时,她加入了革命互济会担任律师,主要任务是营救被捕的革命者。
经由互济会,她与中共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成了党的忠实盟友。
在国民政府专制、独裁的统治下,她凭着渊博的专业知识、不凡的胆识智谋,整日穿梭于牢狱、警局与法庭之间,冒着生命危险,为地下党员做辩护律师,积极援救过很多被陷害的革命同志、党的骨干人物。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经过史良不遗余力地营救,邓同志已可以交保释放。
邓中夏
令人悲愤的是,因被叛徒出卖,邓中夏同志最终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邓中夏的案件,给史良带来极大的冲击,促使她从一名律师,逐步成长为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政治活动家。
除了政治案件,她在处理民事案件这方面,也大显身手。
她特别同情受欺压的妇女,办理了大量与婚姻相关的案件,帮助无数遭遇婚姻困境的妇女。同时,也对旧时代中国妇女的苦难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
她也深谙底层贫苦人民无钱申冤、维权无门的痛苦,常常不收分文、义务出庭,甚至为他们倒贴杂费、垫付住旅馆的费用。
自打律师事务所开业那天起,她的工作台上,就摆放着一块银盾,上面镌刻着“人权保障”四个大字。
这是史良终生信奉的人生座右铭。
因为她富有正义感、不畏权势,擅长打官司,很快就成了名震上海滩的大律师。
然而,一场黑色的劫难,犹如一张狩猎的大网,正暗暗在朝她撒过来。
救国君子,铁骨铮铮
在办案过程中,史良遇到了生命中的挚爱。
他叫陆殿栋,是法租界工部局的一名翻译官,气质翩翩、颇具才学。
二人志同道合、情意弥笃,走进了爱的诗篇里。
陆殿栋、史良合影
此时的史良,拥有出色的事业、知心的爱人,人生本可以走上一段平稳、舒心的道路,却突然遭遇了无妄之灾。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没有极力抵抗,“团结御侮、抗日救亡”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政治主题和全民族的共同要求,全国各地都掀起了抗日救国的高潮。
日军占领沈阳
而史良也积极响应,于1935年12月,领头成立了上海妇女救国联合会,号召全国妇女参加抗日民族解放运动。该会成立不久,便形成了一支妇女抗日救亡大军。
1936年5月,宋庆龄同志响应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上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史良也迅速加入救国会,并被选举为理事之一。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
救国会成立后,向全国各党派建议立即停止军事冲突,释放政治犯,制定共同救国纲领,建立统一的抗日政权等。
救国会还组织了大规模的爱国救亡运动宣传,促使民众抗日情绪持续高涨。
上海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举行市民大会
而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国民政府,对此极其恼火,不断压制国内抗日力量,大肆迫害爱国革命人士。
“九.一八”事变五周年时,上海民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遭到军警的残暴镇压。
在示威队伍之间呐喊的史良,也被棍棒殴打得血迹斑斑!
好在,有一群工人奋不顾身护着她,她才捡回了一条命。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史良义愤填膺:“我要报仇!”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
而国民政府则继续疯狂“剿共”。他们将阴鸷的目光,狠狠地盯住了救国会。
1936年11月22日的深夜,受日方指使,国民党上海当局,以“危害民国”的罪名,悍然拘捕了救国会的七位主要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
史良,是其中唯一的女性。
此一恶行震惊中外,被称为“七君子事件”。
海内外人士皆愤慨不已,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宋庆龄发表营救“七君子”的声明,还亲自跑到苏州与国民党当局说理。
身陷囹圄、生死未卜,史良却表现得很从容坦荡、无畏无惧。
当时,她和六十多个女犯人关在一起。她不急不躁,一边利用亲友探监之机,和男监的“六君子”、外界朋友互通声气、研究对策,一边热心地当起了女犯们的义务律师,教她们识字、读报,帮她们分析案情,教她们如何辩护、维权、申诉等,还向她们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她们唱救亡歌曲。
狱里的她,时常穿着得体的旗袍,梳着利落的卷发,嘴角微微漾着气定神闲的笑意,根本不像一个落难、颓靡的“犯人”,颇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气魄。
被羁押期间,她始终铁骨铮铮、气节朗朗,一身凛然正气,坚定拒绝敌人的利诱阴谋,坚守着“爱国无罪”的正义立场。
牢狱之外,各界各党派的爱国人士,都在不断声援、营救“七君子”。
中共中央为此发表宣言,严正要求国民党政府放弃错误政策,释放政治犯。
宋庆龄、何香凝等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则向国民政府“自请入狱”:既然爱国有罪,那么所有的爱国者,都应该去坐牢。对此,国民政府当局始终不敢答应、回应。
而国际著名学者罗素、杜威、爱因斯坦等,都不约而同致电国民政府,对七君子进行声援。
宋庆龄曾到狱中探望史良,温言互勉:“我们全国一切不愿意做亡国奴的人,都在支持你们!”
左起:宋庆龄、史良、蔡畅合影
两位革命志士紧紧相拥,史良的眼眸涌出滚烫的泪花,心中燃烧着鼓舞之火。
迫于各方压力,国民政府最终于1937年7月31日,宣布释放“七君子”。
被关押了七个多月的史良,即时恢复自由身,一出狱,便看见了静候多时的男友陆殿栋。
她入狱期间,陆殿栋对她一直不离不弃、为她四处奔走,可谓“患难见真情”,让史良深深感动。
没多久,在宋庆龄的见证之下,史良与陆殿栋结为百年好合。
自此,他们在感情的旅途上,一直风雨同舟、相濡以沫。
开国部长,鞠躬尽瘁
历经“七君子”事件后,史良更加坚定自己的革命信念,继续发动妇女参加抗战,大力争取妇女的平等合法权利,逐渐成长为党的大后方的妇女运动核心领导人之一。
而关于妇女解放的议题,早就在她心里牢牢扎根。
抗战胜利后,史良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会的法律顾问,继续为争取民主与和平、反对内战等,不懈进行着民主革命活动。
1949年10月,在人们激动的泪水与欢呼声中,新中国成立了,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经过人民选举,49岁的史良,当选为我国首任司法部长。
重任在肩,史良不免心怀忐忑。
毛主席、周总理都鼓励她:“你不要怕。没有关系的,你做好了,有党的支持!”
史良信心大增、踌躇满志,一头扎进新中国的司法事业,热火朝天地开展工作。
开国伊始,万象更新、百业待兴。就我国的法制建设而言,是一个非常棘手、艰巨的“工程”。
就好比是在破落的废墟之上,打造出一栋高楼大厦——既要废除国民政府压迫人民的那一套糟粕的司法制度,更要制定、建立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
史良迎难而上,先是和最高人民法院合作,在全国筹建各级人民法院和法庭。
接着,她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司法工作会议,讨论了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草案。此后,她对这些条例的研究讨论、制定实行都尽了极大的努力。
同时,史良在建立人民法制与法律秩序,改造和整顿各级人民法院工作等方面,都下了很大的苦功,使得我国人民司法机关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为后来的人民司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从司法方面保障国家大规模建设的顺利进行,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此外,她还提出建立新的律师制度、公证制度,建立人民陪审员制度,还建议法院设立婚姻法庭,由女性担任庭长,专门承办妇女婚姻案件……
她对新中国的法制建设提出过很多纲领性的建议,为新中国的法制设作出过许多贡献。
其中,我国《婚姻法》的颁布,就是史良主持制定的。
1950年5月1日,我国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实施。
这部法律共8章27条,废除了包办强迫、男尊女卑等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禁止重婚、纳妾等制度——让我国万千女性逐步摆脱封建婚姻的禁锢,获得自由和重生,在男女平等的发展史具有重大的意义!
《婚姻法》的背后,倾注着史良大量的心血,也充分体现了史良的初心:“妇女得不到解放,整个民族就讲不上解放!”
为了让婚姻法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史良经常督促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等部门执行该法律,甚至不辞劳苦,亲自跑到基层考察、检查执行情况。
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让妇女树立起正确、幸福的婚姻观念,使沉浸在封建婚姻的苦海中的姊妹,也能正确的在这《婚姻法》的保证下挣脱出来,和男性一起,为促进社会进步、国家富强而奋斗!”
20世纪50年代初,基层妇女干部在街头书写宣传婚姻法的板报
毛主席曾这样评价《婚姻法》:“《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婚姻法》是家庭的根本大法。”
任职以来,史良一心为民,工作兢兢业业,作风清廉务实,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史良再次被任命为司法部长。此外,她还历任全国妇联第一届执委、第二、三、四届副主席。
女权先驱,垂范后世
史良为了新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做了大量的奠基、开拓工作。
而对于我国的妇女解放事业、妇女儿童事业,她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她还着力加强联系、团结各个阶层的妇女,促使她们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无论是文教界、科技界的女知识分子,还是工商界的女商人、女企业家等,她都非常关注、关心,并鼓励她们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和劳动。
她还为加强中外妇女的友谊、保卫世界和平,而付出诸多努力:
她曾率领中国妇女代表团参加亚非妇女会议、参加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理事会,先后访问了捷克斯洛伐克、印度、斯里兰卡等多个国家,并多次热情接待来华访问的外国妇女代表团。
1956年12月20日,史良(左一)率中国妇女代表团应邀访问印度
她向外国朋友介绍新中国妇女的工作、生活和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成就,表达中国妇女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的意愿,与她们交流妇女儿童工作经验……
时至今日,她的关于妇女解放途径的探索、实现妇女解放,以及对妇女权益的保障等思想,依然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可以说,史良就是一名女权运动的先驱者,一生不断为女性争取最大利益,是无数女性的典范与榜样!
1985年9月6日,史良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令人惊讶和钦敬的是,她竟然没有给亲属留下任何的遗产: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她就将自己的财产都陆续捐献给了国家,包括她于1948年办理一宗大遗产案件中获得报酬——上海的十几栋上海洋楼。
革命家邓颖超,曾这样评价史良:“史良以自己的形象树立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范例,无愧为共产党的老朋友,光荣的爱国民主战士,中国杰出的女革命家。”
邓颖超同志看望晚年的史良
而毛主席更是由衷地称赞她是“女中豪杰”。
史良故居雕像,“女中豪杰”四字为毛主席所题
史良当之无愧。
她的一生,贯穿了清末、民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初期等几个跨时代的时间线,见证并参与了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变革。她用一生,完美诠释了“杰出”二字,展现了伟大的精神力量。
从一个小律师到新中国的首任司法部长,她始终奋战在司法第一线,为国为民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为无数女性同胞毅然撑起了一片天!
她,永远值得人民深深铭记!文/打盹的下午茶
2025-04-27 01:34:17
2025-04-27 01:32:02
2025-04-27 01:29:46
2025-04-27 01:27:30
2025-04-27 01:25:14
2025-04-27 01:22:59
2025-04-27 01:20:43
2025-04-27 01:18:27
2025-04-27 00:08:09
2025-04-27 00:05:54
2025-04-27 00:03:38
2025-04-27 00:01:22
2025-04-26 23:59:06
2025-04-26 23:56:51
2025-04-26 23:54:35
2025-04-26 23:52:19
2025-04-26 23:50:04
2025-04-26 23:47:48
2025-04-26 17:49:00
2025-04-26 17: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