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智库丨战火暂停,细数“纳卡之争”的前世今生
2025-08-13 04:13:44
吉山秀水,进士之乡—江西吉水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吉水县,隶属于江西省吉安市,地处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吉安市东北部,东与永丰县接壤,南与青原区相连,西与吉州区、吉安县毗邻,北与峡江县交界,南距吉安市城区中心23公里、北距省会南昌196公里。吉水县全域国土面积为2506.43平方公里。2021年末,吉水县户籍总人口为56.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38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2.18亿元。
吉水县古称石阳县,于东汉永元八年(96)设县。隋大业末(615年至617年),分庐陵县水东的顺化(又作淳化、舜化、纯化)、文昌(又作永昌)、折桂、中鹄、仁寿、兴平、明德、永丰、龙云(含报恩镇)、云盖、迁恩(又作迁莺)等11乡置吉水县,县治设今文峰镇,属庐陵郡。
吉水县赣江延绵、东山拥翠、田园风光,享有“吉山秀水”的美誉,其位于吉泰盆地北缘,赣江水系以及境内多条水系带来的水资源十分丰富,长期以来是吉安市农业大县、产粮大县。吉水县作为庐陵文化主要发源地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县域内书院星罗密布,自古就是“文章节义之邦,人文渊源之地”,”“江南望郡”,“状元之乡”,“进士之乡”,曾出现过“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的盛况。
吉水县行政区划图
发展愿景:吉山秀水美丽国土、吉泰走廊发展高地。建设赣江中游庐陵魅力与全域美丽示范县;主动融入市县同城发展大势,建设吉泰城镇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山水融城、宜居宜业的新时代高品质县城。
总体定位:吉泰城镇群副中心城市;吉泰盆地现代农业强县;庐陵文化魅力城市;宜居宜业的美丽山水城市。
规划目标:到2035年,高标准建成“吉山秀水美丽国土、吉泰走廊发展高地”,形成江西中部全域美丽国土示范效应,聚力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赣江中游庐陵魅力与全域美丽示范县,聚焦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市县同城发展大势,建设吉泰城镇群副中心城市,聚集高品质生活要素,打造山水融城、宜居宜业的新时代高品质县城。
发展战略:生态筑底,构筑全域美丽国土;示范引领,助力一二三产融合;文旅结合,提升历史人文魅力;品质提升,建设山水宜居城市;增存并举,推动城市更新与功能置换。
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构建“一带三屏三区、一轴一核四点”的空间格局。
一带:指赣江风光带。
三屏:中部大东山、北部武功山余脉、南部雩山余脉生态屏障。
三区:西部(赣江以西)、中部(赣江以东、大东山以西)和东部(赣江、大东山以东)农业发展片区。
一轴:京九-吉泰走廊城镇发展轴。
一核: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发展核,发挥全县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
四点:县域内四个重点乡镇,包括八都镇、阜田镇、乌江镇和水南镇。
国土空间格局
构建“三带多廊、三屏多点”的生态保护空间格局。
◼ 三带:即赣江、乌江、孤江三条江河组成的主要生态水系蓝带,构建统一的生态廊道。
◼ 多廊:以同江、同南河、黎洞水、醪桥水、住歧水、刘公庙水、藤田水为主的多条水系生态保护廊道。
◼ 三屏:指以县域内主要山体构成的三条生态屏障,重点保护森林资源,推动森林资源有序利用。
◼ 多点:县域范围内主要生态节点。
生态空间格局
构建”一轴两带三片“的农业空间格局。
◼ 一轴:即105国道 特色产业轴:井冈蜜柚、高产油茶、苗木花卉和楠木;以八都为中心的养鸭基地,以醪桥萧翔农业为龙头的蛋鸡基地,以文峰白鹅良种基地为核心的养鹅基地;依托 105 国道和京九铁路发展以文峰山自然旅游为核心的自然风景旅游发展区域 。;
◼ 两带:即沿环湖路特色产业带和沿乌白线特色产业带:网箱水产养殖产业和农业观光旅游产业;以古村落文化观光与田园生态体验休憩游的燕坊古村落文化与田园生态游憩区;白水蜜柚和文峰—乌江—丁江反季节蔬菜;乌江战斗红色记忆、丁江古街历史文化等传统文化旅游区。
◼ 三片:即水西片、八都片和白沙片。
农业空间格局
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结合省、市相关文件和村庄现实情况,分以下四种村庄类型:
◼ 城郊融合类 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服务城市发展的功能。
◼ 集聚提升类 有序推进改造提升,向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
◼ 特色保护类 统筹保护、利用和发展。全面挖掘和开发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乡村文化旅游资源。
◼ 搬迁撤并类 引导农村人口搬迁至集聚提升类村庄。
村庄分类
1个中心城区+4个重点乡镇+12个一般乡镇的城镇体系。
◼ 1个中心城区。县域内城镇空间发展主体,发挥吉泰走廊北部副中心职能,逐步实现与吉安市区同城一体。
◼ 4个重点镇。八都镇:三县边际地区的工贸城镇。阜田镇:以商贸、特色农林业和生态旅游为主导功能的城镇。乌江镇: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导功能的城镇。水南镇: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导功能的城镇。
◼ 12个一般乡镇。发挥城乡融合的重要支点功能,形成“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格局。
城镇体系图
构建“一带两轴、三核六区”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 一带:赣江风光带。
◼ 两轴:城西发展轴:城市新区向南发展对接吉州区樟山新区;向西拓展串联工业园三期、装配式产业园等。城东发展轴:依托龙华大道、滨江大道等南北向干道,向南与青原区发展空间对接。
◼ 三核:城东服务核心;城西服务核心;产业服务核心(高铁新区)。
◼ 六区:老城片区、城北片区、城南片区、金滩片区、工业园区、黄桥片区。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打造赣粤闽湘四省交汇、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赣中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全面提升吉水县区域交通地位,实现吉泰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
“三普三高”的铁路网:三普:京九、吉抚、浩吉铁路;三高:昌赣、吉厦、吉建客专。
“三横三纵”的高速公路网:三横 :抚吉、广吉、崇仁至邵阳高速;三纵:樟吉、樟兴、吉安绕城高速。
“四横三纵”的干线路网:四横 :G322、 G238 、 S313、S443;三纵:G105、S221-S442、S441-G238。
加速赣江航道建设:至2035年,打通吉水至赣州、九江航道,赣江吉水段Ⅲ级航道全线通航,新建9处码头及附属设施。
综合交通运输规划
构建外畅内慢的中心城区交通体系:重点完善战略性交通骨架网络,强调高效多元的对外交通联系,提升县城可达性; 以外畅内慢为交通组织理念,构建多层次、人性化的复合型交通体系,支撑与引导城区空间拓展与人口引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慢行交通优先,绿色出行优先,构建特色慢行系统,推进智慧交通管控,营造高水准的生态宜居环境。
中心城区交通体系
构建城乡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分级布局、协同共享。
县级公共中心:集县级文、教、体、卫、社会福利为一体的公共中心。
乡镇级公共中心:配置初中、小学、幼儿园、综合服务中心(政务、文体)、卫生院、养老院等设施。
社区(村)级共中心:按照“5-10-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要求配置各类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生态斑块+传统聚落+文物古迹+非遗文化“多元保护体系。构建“双廊串联,组团引领,多点联动”的总体空间格局。
生态斑块:保护高山大岭,赣江、乌江、孤江及其支流,以及吉水县境内3处自然保护地。
传统聚落:国家历史文化名村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4个;中国传统村落22个,省级传统村落10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3个。
文物古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
非遗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2 项。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
2025-08-13 04:13:44
2025-08-13 04:11:28
2025-08-13 04:09:13
2025-08-13 04:06:57
2025-08-13 04:04:41
2025-08-12 19:02:19
2025-08-12 19:00:03
2025-08-12 18:57:48
2025-08-12 18:55:32
2025-08-12 18:53:16
2025-08-12 18:51:00
2025-08-12 18:48:45
2025-08-12 18:46:29
2025-08-12 18:44:13
2025-08-12 18:41:58
2025-08-11 21:17:36
2025-08-11 21:15:20
2025-08-11 21:13:04
2025-08-11 21:10:48
2025-08-11 2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