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清:全村凑钱70块供他创业,15年后报恩,给乡亲发900万现金
2025-09-26 00:55:02
重温《芳华》后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爽快的拒绝,才能活得爽快
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由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文工团的故事:一群芳华正茂的青春男女,在充满奋斗与理想的军旅文工团奉献着自己的热血青春。
男主角刘峰是一位十分热心的人,团里有什么大大小小的事情,只要叫到他,就算吃苦头、委屈自己都要做到有求必应:吃破皮的饺子,把好的留给别人、自学修表帮同事修理店里都不修的手表、同事结婚帮他们做沙发、将自己进修的大好机会拱手让人、就连团里的猪跑出去了,同事都让他去抓.......
因为他的热心助人和有求必应,在团里获得了“活雷锋”的称号。看上去,他是团里不可或缺的存在,大家和他的关系也十分要好,但这样的“活雷锋”、“大好人”却因跟林丁丁表白被撞见污蔑其“猥亵”,之后便成为人人避之不及的众矢之的。
之后,他被下放时,那群平时看起来与他十分友好的人,却没有一个表示对他的关心,大家似乎都忘却了他昔日的帮助。
事实往往如此,一个不懂得拒绝的人,可能很多人喜欢麻烦你,但却很少真正感激你。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深入调查:
在对1000余人追踪调3年后发现,如果一个人学会合理的拒绝,就能减少98%以上的麻烦,更能减少大量的个人财富浪费。
毕淑敏说:“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一样。”想要摆脱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与苦恼,我们就应该学会拒绝。
不会拒绝的人,总是会给自己徒增许多烦恼,
常常帮助别人不懂拒绝时,别人就会渐渐失去对你的感恩之心,也会将你的帮助当作理所当然,常常充当了“烂好人”的角色,却得不到应有的感谢。
很多时候去帮助别人其实并非出自个人本意,但因为不好意思或不知道如何去拒绝,最后还是委屈自己去帮助了别人。为什么很多人面对别人的请求总是难以拒绝呢?
一、为什么很多人难以拒绝他人
我曾经也是太擅长拒绝的人,之前曾在一家互联网电商公司做文案策划,当时社群运营部门需要出一些文案,我的同事便来找到我让我帮他写,我看了需求后认为工作量还好,便答应下来。
谁知这只是一个开端,之后她们部门有任何文案需求,都来找我写,理由是你是专业的。久而久之他们部门的文案工作就发展成了我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帮忙写文案这件事本身是不复杂的,但特别繁琐,让我没办法专心完成我自己的工作,我特别想找机会甩掉,可越到后面,我越不知道该如何拒绝,让我十分苦恼。
我们部门做设计的同事实在看不下去了,对我说,“你一开始就应该拒绝她的,这事是她工作范围内的事情,你为什么要帮她?”
其实我内心也是十分想拒绝,就是不好意思说出口,我害怕一说出口,和同事维持的那种“良好”关系就会破坏掉。结果导致自己因为不能拒绝别人而感到痛苦。
日本小说家太宰治的小说《人间失格》中,对于拒绝别人时的心理这样描述:
“我的不幸,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这样的心理与逻辑十分可怕,一边不想答应,一边又不好意思拒绝,有时候明明知道这是一个坑,也必须硬着头皮往里跳。
我们不想拒绝的原因,是我们内心的“自以为”以及“害怕”导致我们缺乏了拒绝的能力。
以为别人十分需要我们的帮助,如果不帮助他他就没办法解决这件事情;以为帮助他人之后,别人会很感激自己;害怕拒绝后,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不好;害怕拒绝后,影响与他人的关系。但其实并不是你以为的这样,一味不懂拒绝,只会给人留下“老好人”的印象;不懂拒绝,别人越喜欢麻烦你,你就会越苦恼,这是一个奇怪的圈子。
不会拒绝是因为我们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在文章第三节会告诉大家该如何学会拒绝,在这之前,我们先来说就算感到为难也必须应该学会拒绝的三件事。
二、就算感到为难也要学会拒绝这三件事
开口寻求帮助的人,在开口之前,心里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拒绝或答应,都是他心里想象过的答案,所以如果有下面几种情况,我们应当摆正自己的心态,不必犹豫,果断拒绝就好。
1、有为难之处的事情
如果别人找你帮忙的事情,你有为难之处,一定要权衡利弊,先为自己考虑,如果对你影响很大,果断拒绝。
有一次一个朋友想找我借钱买房,她说为了凑首付将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借了个遍,现在还差几万,问能不能借给她先周转一下。但那段时间我和我对象刚好也准备买房,虽然现在手上有钱,但是保不齐哪天就得全部付首付,再三考虑之后我拒绝了她,但是我很担心她会因为这件事情影响我们两人的关系。
我想了好久该怎么去回复她才行,编好的内容删了改改了删,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实话实说,发出去之后就一直很忐忑地等待她回复,不过很快她就回复我了,她说“没关系,既然这样的话那我就再找别人问问看啦。”后来还巴拉巴拉跟我聊了好多看房子的经验,这件事情也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关系。
人都是具有共情能力的。
如果你真有为难的地方,不要勉强自己,清楚地向对方说明情况,对方是能够理解的。况且对方也没有你想象地那么脆弱,不要总将自己拖入左右为难的泥潭。
2、自己能力无法做到的事情
有句话叫做“没有那金刚钻,就不要揽这个瓷器活。”
帮助别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不具备这个能力却咬牙答应别人,不仅自己要付出很大代价,事情办成了还好,办不成还耽误别人的事情,最后还落得吃力不讨好。
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一位歌星有一次在北京举办演唱会,朋友特别想去看,但是买不到票。她就寻求一位听说有路子的朋友帮忙,她那朋友信誓旦旦地说:“保证给你搞到票。”我朋友就无条件相信了。票是买到了,可是她最后却在体育馆门口站着听了一晚上,没能进去,因为她朋友帮她买的那张票,是假的。
原来是她那个朋友之前买票的渠道那边也没有,但又不好意思说明,所以就在其他渠道帮她找了一张票,结果是一张假票。事情没办成不说,还遭到了埋怨。
与其是最后这个结果,不如当初就直接说明,让她自己再找别的方式买票就好了,你说呢?
3、超出个人边界的事情
什么是个人边界?
维基百科是这样定义“个人边界”的(Personal boundaries:)指个人所创造的边界,通过这个边界,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合理的、安全的和被允许的行为,以及当别人越界的时候,自己该如何回应。
比如你在公司拥有职位比较高,你家的某位亲戚就想让你通融通融,让她的孩子也到你们公司来上班,但是他自身的能力是不能够胜任这个岗位的,你该怎么办?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边界,即自己的原则,如果一件事情已经超出了自己的原则范围,就是我们该果断拒绝的时候了。
可能有人会说,那如果我拒绝了这位亲戚的请求,那七大姑八大姨的,保不齐要怎么说我怎么看我,我以后回家还怎么面对他们呢?这就是接下来我要说的一些关于拒绝的技巧。
三、拒绝的技巧:坚定又不伤和气
汪国真曾说:“拒绝别人一定要委婉,因为没有人喜欢被拒绝。”
不仅如此,我们在拒绝时还需要坚定,但凡留有一些可婉转的余地,他们很可能会在你的余地里面突破。最好的拒绝方式,就是即坚定又不伤和气。
下面我就来和大家说一说两种即坚定又不伤和气的拒绝技巧:
1、三明治技巧拒绝法
三明治技巧,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哈里特提出的方法,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将你想表达的明确拒绝之意,放在两句委婉的、不伤和气的话语之间。
上面提到的那位亲戚想要让孩子到自己公司上班,利用三明治技巧可以这么拒绝:“她的情况我已经详细了解了,但是我自己在公司没有决定聘用的权利,这个是我们公司人事部门负责的,没办法帮你,不过我已经将她的简历内推给了相关部门同事,内推的简历公司会更为重视,如果她的能力与公司要求匹配的话,一定会有希望的。”
比如有人邀请你去参加活动,但你对这个活动并不感兴趣,利用三明治技巧你可以这么表达:“非常非常感谢你能邀请我参加这个活动,不过那天我已经有其它安排,很遗憾不能参与其中,下次有机会再来,预祝你们活动举办顺利圆满!”
比如同事让你帮她整理一些数据,因为这些原始数据在你手上,但这非常耽误你自己的工作,利用三明治技巧可以这么表达:“这些数据我这里都有,但实在抱歉我手上有很多事情正在处理,没办法帮你,这样吧我把相关资料传给你,辛苦你自己整理一下好吧?”
利用三明治技巧来表达拒绝之意,原本十分生硬的拒绝,就会变得委婉却又坚定,既不会伤了和气,让比人能够比较好地接受,也能让自己拒绝的干净利落。
2、VAR技巧拒绝法
VAR技巧拒绝法,解释起来便是提升有效坚定感(effective assertiveness)。
VAR技巧与三明治技巧相比,显得更为直接。它省掉了一些客套话,更多地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先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接着才是表明自己的立场,最后再强调对事情的重视。
第一步:Validate(证实 / 验证 / 确认 / 承认对方的处境)
当你准备拒绝某件事情时,先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这件事情对方如何看待考虑,从什么出发点出发的,他目前处境如何,然后承认这件对他造成的不适感。
举例:我知道你说的这部电影非常精彩 / 我知道你现在对这件事情十分苦恼 / 听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 / 这么多人一起去玩一定特别有意思 / 我明白你的意思......
开头一句话简洁说明你站在对方角度所感知到的对方的感受,接着再加上:可是、但是这样的转折词链接下面第二部分说要表的的内容。
第二步:Assert(坚持自己的主张 / 坚持明确说不)
第二步我们需要坚决表面自己拒绝的态度,即干脆利落,不要留下回转的余地。
所以不要使用:也许、可能这样不确定到词句。这一步会比较难,可能会让对方感觉到不适,但清晰的表明态度才能有效的达到拒绝的效果,对双方来说都是更好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步不要仅仅只描述自己的感受,还要明确的说“不”。
举例:但是这部电影题材不是我感兴趣的类型,我就不去了 / 可是我现在十分忙,没办法帮你 / 我对这块不熟悉,无法对你提供帮助。
第三步:Reinforce(强化 / 为对方着想的地方)
最后一步,是弥补你拒绝别人之后对别人造成的情绪影响,让对方感受到你有在为他着想的一些方面。
举例:如果下次有我们共同喜欢的电影,我们再一起去看/你自己做这件事情会比我更快更优质地完成/勉强帮你做最后只会搞砸这件事情
再举一个VAR技巧连贯起来使用的例子:
同事小王想邀请大家下班后一起聚个餐,但是你已经约了健身教练,利用VAR拒绝技巧,你可以这么说:“大家一起共进晚餐一定会特别愉快(V:验证/承认对方处境),但是我提前已经约好了健身教练,十分抱歉不能这次不能去参加了(A:明确说不),下次有什么聚餐活动,提前告诉我,我一定参加(R:为对方着想)。
VAR技巧拒绝的方式,即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又表达了自己坚定的拒绝之意。
总结起来公式是这样的:承认对方处境+表达果断拒绝的想法+为对方着想,这样的拒绝方式,会让对方感觉舒适,即使被拒绝,也不会显得尴尬。
总结
拒绝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技能,特别是在遇到我们有为难之处、超出个人能力范围或者超过个人边界的事情时,不要犹豫,果断拒绝。
拒绝时,最大的忌讳就是含糊其辞,没有明确表达拒绝之意。
无论是三明治技巧还是VAR技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表达明确的拒绝之意,在这之上,我们再加入一些委婉的话语,让我们的决绝不显得不那么生硬,更容易让别人愉快地去接受。
2025-09-26 00:55:02
2025-09-26 00:52:46
2025-09-26 00:50:30
2025-09-26 00:48:14
2025-09-26 00:45:58
2025-09-26 00:43:42
2025-09-26 00:41:26
2025-09-26 00:39:10
2025-09-26 00:36:53
2025-09-24 17:14:12
2025-09-24 17:11:56
2025-09-24 17:09:40
2025-09-24 17:07:25
2025-09-24 17:05:09
2025-09-24 17:02:53
2025-09-24 17:00:37
2025-09-24 16:58:20
2025-09-24 16:56:04
2025-09-24 16:53:48
2025-09-23 20: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