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又到了白色相簿的季节
2025-03-11 23:39:55
刺马案:曾国藩与慈禧斗法
#古籍里的历史#
1870年8月22日,清朝两江总督马新贻完成军队检阅后,傍晚时分返回南京玄武区总统府侧门,途中被张汶祥冲出人群冲出来喊冤,后掏出匕首刺向马新贻。
次日,马新贻因伤势严重去世。马新贻是清朝级别最高的封疆大吏之一,其死亡引起了极大轰动。然而经过长达半年的审判,甚至直隶总督和刑部尚书联合会审,但审判结论仍然是张汶祥因个人恩怨行凶,没有幕后主使,刺马案就这样无疾而终。
清廷最终无奈接受,对张汶祥判处凌迟、摘心之刑。刺马案最终不了了之,不久就被改编成传奇戏文,后世还改编成《投名状》等影视作品。
慈禧太后也说:“此案岂不甚奇?”
总体而言,刺马案的离奇之处包括:刺客张汶祥得手太容易,案件审理太拖沓,犯人张汶祥作案动机不明确。
刺马案背后可能的原因包括:被害人马新贻身兼慈禧太后密令的钦差大臣,代表清廷裁军两万,主要打击海盗和修复漕运,被认为代表清廷削弱地方权力,对湘军领袖贪污太平天国赃款的行为不满,曾国荃攻破南京后大肆劫掠太平天国的财富,此事朝野议论纷纷,慈禧也极为不满。
刺马案后,慈禧派刑部尚书与曾国藩共同行事,也暗含着对曾国藩的敲打。曾国藩剿灭太平军后,被调离两江任直隶总督,慈禧将其调离两江,以削弱地方权力。此案实际上是慈禧与曾国藩的斗争与妥协。
慈禧的妥协体现在中央政权削弱地方权力的无果。湘军这种带有私人武装性质的军队,是清廷受到太平天国威胁下的救急产物,为朝廷解围后,强大的湘军就成了新的威胁。曾国藩虽然曾主动裁撤湘军,然而却纵容手下私吞太平天国的财物,被慈禧所不容,朝廷不再派发加急公文,曾国藩也就顺势结案。
这场朝廷与地方的博弈中,双方均有妥协,只可惜马新贻与张汶祥做了无辜的牺牲品。然而事实上,督抚权力扩大和“兵为将用”的惯性,越来越多的军队领袖,诸如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淮军首领李鸿章,乃至北洋新军袁世凯等,官至总督、巡抚,掌握了比朝廷更大的话语权,最终成了晚清军阀政治的先声。
2025-03-11 23:39:55
2025-03-11 23:37:39
2025-03-11 23:35:24
2025-03-11 23:33:08
2025-03-11 23:30:52
2025-03-11 23:28:36
2025-03-11 23:26:21
2025-03-11 23:24:05
2025-03-11 05:05:10
2025-03-11 05:02:54
2025-03-11 05:00:38
2025-03-11 04:58:22
2025-03-11 04:56:07
2025-03-11 04:53:51
2025-03-11 04:51:35
2025-03-11 04:49:20
2025-03-11 04:47:04
2025-03-11 04:44:48
2025-03-10 12:20:27
2025-03-10 12: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