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去服兵役?原因有很多,但都很现实
2025-08-06 14:55:36
从袁了凡先生生平来学习个人的成长
大家也许听过或者读过《了凡四训》这部袁氏家训,也许觉得对于家庭教育、子女教育方面有很好的参考和学习价值。以后,我们会在文章中逐步分享袁了凡的家训,今天我们先从袁了凡先生的生平来了解和学习。
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黄,字坤仪;江苏省吴江县人。他在年轻时入赘到浙江省嘉善县一户人家,因此,在嘉善县得了公费做县里的公读生。他于明穆宗隆庆四年,在乡里中了举人;明神宗万历十四年考上进士,奉命到河北省宝坻县做县长。袁县长非常重视人民的福祉,常常想做些对地方有利的事情,积极兴办水利,河岸种植柳树,既美观又抵挡水患侵犯,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了凡先生家里也不算富有,可是却非常喜欢布施,家居生活简朴,每天读诵经典,参禅打坐,修习止观。这期间,袁了凡先生写下四篇短文,当时命名为“戒子文”,用于训诫自己的儿子,教育后代,这四篇短文就是后来流传于世的《了凡四训》这本书。
袁了凡先生的夫人非常贤惠,经常协助他行善布施,并且依照功过格记录下所作的公德,因为她没有读过书,更不会写字,因此她就用鹅毛管沾红色墨水,每天在功过格做上记号。有时候袁了凡先生在县里的工作比较忙,当天所作的公德较少,她就皱眉头,担忧丈夫没有太多精力做善事,希望丈夫能够多做一些善事。她一个女人家又不方便抛头露面出去,只能在家里协助丈夫。
有一次,她为儿子缝制冬天过冬的大棉袄,想买棉絮做内里。了凡先生问:“家里有丝绵又轻又暖和,为什么还买棉絮呢?”
夫人答道:“丝绵较贵,棉絮便宜些,我想将家里的丝绵拿去换成棉絮,这样可以多缝制一些棉袄,再赠送给贫寒人家的孩子和家庭过冬。”袁了凡先生听了非常高兴。
袁了凡先生对夫人说:“夫人,你这样虔诚布施行善,不怕我们的孩子没有福报了!”
后来,他们的儿子袁天启中了进士,最后天启在广东省高要县的县长位置退休。据史料记载,袁氏一脉基业常青,子孙发达,多数考取功名,为官清廉。
这要得益于《了凡四训》这部家庭教育在袁家的传承和实践!直到今天,很多重视家庭教育和子女传承的智慧人士,都要认真学习和践行这本书。
此书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自己就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只要心存善念,力行善事,就能够走出被命所运的阴霾,成为一个勇于创造命运的人!
注:图片来自网络,不做商业用途。
(作者介绍):王中華,出生于云南保山,中医行业法务工作者,中华古圣先贤智慧传习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孝经》、《弟子规》、《了凡四训》等古圣先贤智慧经典学习、解读、宣讲及践行者, 传统文化教师,师从杨氏太极第六代传人, 养生太极教练,博鳌儒商精英人物,昆明正义牌坊《正義》名称策划者)
2025-08-06 14:55:36
2025-08-06 14:53:20
2025-08-05 22:59:38
2025-08-05 22:57:22
2025-08-05 22:55:03
2025-08-05 22:52:45
2025-08-05 22:50:28
2025-08-05 22:48:12
2025-08-05 22:45:55
2025-08-05 22:43:39
2025-08-05 22:41:23
2025-08-05 22:39:07
2025-08-05 07:19:31
2025-08-05 07:17:16
2025-08-05 07:15:00
2025-08-05 07:12:44
2025-08-05 07:10:28
2025-08-05 07:08:12
2025-08-05 07:05:57
2025-08-05 07: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