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易老:岁月与人才的浩叹
2025-07-16 18:23:39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会如何发展?来看看这些硬标准
作者:长江日报记者冯欣楠 康鹏 张智
26年前,在一片黄土岗上,武汉开发区破土动工。彼时,中国自主发展轿车进入萌动期,轿车进家庭还是梦想,足够称得上面向未来的产业。
抓住当初国家布点契机,武汉开发区以国家级开发区身份,借中法首个合资汽车神龙公司为起点,开始汽车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城市创业”。
当汽车产业登顶武汉经济版图时,武汉开发区已经可以用一己之力,为全市贡献10%生产总值。靠那一轮“敢为人先”,武汉开发区担任全市走向未来的策源地。
在武汉人的印象中,武汉开发区就是车都,车都就是沌口。无论汽车工厂数量、品牌、零部件配套体系,武汉开发区与车都密不可分。
然而,这里早已不仅仅是车都了,航空产业、智能装备、互联网驾驶运营……世界智能制造的时兴产业,武汉开发区已经布局,正在发力。如同致力于让汽车走向家庭、催生中国汽车产销超越美国一般,下一个20年的增长点,也许就在航空,就在互联驾驶,就在智慧医疗,就在武汉开发区布局的每一个新兴产业中。
看到未来,走向未来。
基础在哪里,后劲在哪里?政府行政效能要再提升,行政服务要更贴近,顶层设计要更科学,决策规划要更集约。
既然未来已来,剩下的只有拼搏赶超,武汉开发区才能再次担当推动武汉走向未来的策源地。
在武汉开发区(汉南区)腹地中心,89.82平方公里的智慧生态城正在启动整体建设,其占比71%的山水资源将工业区隔断,计划建成一座“绿叶之城”。昨日,智慧生态城规划建设汇报会上,原有建设方案思路被整体提升,武汉开发区主要负责人要求,区内各项工作要设立全新标高:面向未来产业、未来生活,建成未来城市样板。
“看到未来才能走向未来”。进入发展的第26个年头,武汉开发区用超前眼光谋划,特色产业支撑,全方位激发武汉开发区的区位和资源禀赋,把建成未来城市样板作为发展硬标准,并向世界未来城市样板进发。
未来城市样板由未来产业、未来空间、未来人口及生活方式构成。排在首位的依旧是未来产业。眼下,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一系列围绕未来的布局已经铺开:
去年,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15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49亿元,同比增长7.5%,领跑全市。在全国219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名列第八。2016年共生产汽车134.3万辆,销售135万辆。
面向2025和更远的未来,武汉开发区导入全球顶尖科技。聚集大批创新要素,以智能装备、通用航空、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港口物流等新产业,改变“一车独大”的产业格局,构建“迭代产业体系”。
位于全区腹地的89.82平方公里单列,智慧生态城将担当摆放未来产业的先锋,谋划一系列“绿色特色小镇”,包括机器人小镇、智能汽车小镇等。机器人小镇里引进全球机器人制造与研发机构,智能汽车小镇以物联网概念,实现道路交通、驾驶智能化。
未来空间,不仅以生态、绿色理念做好地面的建筑,也将做好地下空间文章。“纽约双子楼地下开发5层,我们可以借鉴。”武汉开发区相关负责人有比较,“在一些暂时没有规划清楚的地下地块,尺度尽可能留大”,通过诸如绿化带扩大等地面留白,给未来以小盾构机方式施工留下便利,不破坏城市现有道路,不影响居民交通出行。
未来人口与生活方式,是创造全新的智能、互联居住与消费模式。昨日,武汉开发区负责人透露,计划在区内引进工厂式绿色建筑制造模式,建筑各种部件在工厂事先预制,现场安装,节地节水,没有建筑垃圾,建设期间也不会产生新的工地,“与此同步,推广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最终形成智慧城市”。看到未来,才能走向未来。
3月11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一个283亿元的特大项目“靴子落地”。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与中航通用飞机有限公司、宏泰产业市镇发展公司联手,将在汉南打造“中航宏泰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
未来,在这块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聚集航空制造、改装维修、通航运营、科技研发、会展销售、航空体育运动、航空培训等产业集群。
飞行、通用航空,近年已成为车都热词,开发区不止要造出汽车地上跑,还要“玩到天上去”。
2014年,国际航联授权中国航协、武汉市政府共同承办2017年首届“世界飞行者大会(WFE)”,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也明确支持武汉打造通用航展,与军用珠海航展相呼应,打造全球一流的赛事活动。
首届“世界飞行者大会(WFE)”今年11月将在武汉举行,预计将有60多个国家、3000多名运动员、约1000架飞行器参加,300余家航材及装备生产商参展,60余万观众观赛。
“通用航空是一个具有引爆力的产业。”武汉开发区(汉南区)通航产业园负责人说。借助“世界飞行者大会”的平台,开发区(汉南区)大力引进通航相关产业。
预计到2020年,将建成集小型通用飞机整机及零部件制造、飞行培训、运营维修、展示交易、卫星设备制造、卫星应用企业总部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到2025年,产业园将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成为开发区(汉南区)新的支柱产业。
眼下,离“世界飞行者大会(WFE)”开幕时间越来越近,在汉南大咀地区,汉南通用机场,包括WFE场馆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
“时间很紧,压力很大。”通航产业园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倒排工期,加紧建设。“雨天当阴天干,阴天当晴天干,晴天当三天干”。
汽车由“自动驾驶大脑”控制,无需司机,便可在高速路、城郊路、岔路口、停车场等场景下自动行驶。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科幻场景将在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变成现实。 日前,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的一期项目选址该区生态智慧城黄陵矶公园。 智能网联汽车是工信部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战略的重要跨界平台。去年7月起,工信部先后批准浙江、北京、重庆、长春等地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去年11月3日,武汉成为首批第五个应用示范城市,也是中部唯一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城市。 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将通过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逐步由试验厂区封闭环境到城市交通开放环境,开展智能驾驶、智慧路网、绿色用车、便捷停车、交通状态智慧管理等多个应用示范,集聚起智能汽车研发、智慧交通应用和车联网新产业。 目前,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一期项目——封闭试验场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规划设计。项目占地3600余亩,将模拟湿滑、涉水、山路、林地、高速、砖石、桥梁等多种路况,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测试平台,并覆盖各大智能汽车厂商3年内计划攻克的技术难题所涉及的场景。
昨日,南太子湖创新谷,一排排电脑前,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戴着耳机,正在忙碌地接打电话,这是大唐广电的呼叫中心。
大唐广电是大唐集团旗下大唐融合与湖北广电合资成立的企业,也是南太子湖创新谷的龙头企业。
公司总经理徐军介绍,该企业的重要板块是智能制造,努力推动武汉制造业转型升级。
“我们正在招兵买马,引入人才。到年底要组建五六十人的技术团队。”公司负责人介绍。
据悉,该企业将成立智能制造产业基金,预计未来3年聚集50家企业,产值 达3个亿。还将成立车联网研究中心,借助车都优势,服务华中汽车制造企业。
南太子湖是武汉市首批签约的创谷项目,位于武汉开发区南太子湖畔,北枕足球公园,西临武汉体育中心、经开万达广场,毗邻永旺梦乐城和亚洲心脏病医院,湖光翠景,层叠错落,“1公里生活圈”配套完善且高端。
目前,企业已基本入驻完毕,包括大唐—西门子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法雷奥中国技术中心、东风设计院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以及103创业咖啡、长江众创空间、中信证券私募工场等创新创业服务项目。二期工程也处于筹建阶段。
运营方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吸引更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项目进驻,丰富创业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在武汉开发区(汉南区)这片以工业为主的区域内,打造不一样的“创新特区”。
2025-07-16 18:23:39
2025-07-16 18:21:22
2025-07-16 18:19:05
2025-07-16 18:16:49
2025-07-16 18:14:33
2025-07-16 18:12:17
2025-07-16 18:10:01
2025-07-16 18:07:45
2025-07-16 03:48:45
2025-07-16 03:46:30
2025-07-16 03:44:14
2025-07-16 03:41:59
2025-07-16 03:39:43
2025-07-16 03:37:27
2025-07-16 03:35:11
2025-07-16 03:32:55
2025-07-16 03:30:39
2025-07-16 03:28:24
2025-07-15 13:02:07
2025-07-15 12: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