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九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
2025-03-18 08:46:07
1950年,粟裕要解放台湾时提出“三大困难”,如今我们都解决了吗
海峡两岸的统一,一直是海内外绝大多数华人心中一直无法忘怀的心结,是两岸所有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1949年,毛主席在地图上,用红笔圈出了台湾,这一场台海大战,主席指名点到“让粟裕来指挥”
粟裕在研究了解放台湾战役之后,提出了此次作战的“三大困难”,还向主席报告,称“只要解决了这‘三大困难’,解放台湾便不在话下。”
粟裕提出的“三大困难”是什么?
直到今天为止,这些困难有没有得到解决?
如何完成中国的统一?如何发动台湾战役?
毛主席在1949年到1950年间,曾三度拟定了战役的发起时间,并点名要粟裕负责。
早在渡江战役开始之前,毛主席就在同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进行秘密会谈时谈到“目前中国只解放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很容易解决,唯一比较麻烦的只有两处”
“台湾和西藏。其实西藏并不是很难解决,只是不能太快,太鲁莽,而台湾的问题比较复杂,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辩的。”
“只是国民党的残余力量大概会全部撤到那里去,台湾以后同我们隔海相望,不相往来,那里还有一个美国问题。”
“台湾实际上就在美帝国主义的保护之下,所以说,台湾问题比起西藏问题更加复杂,解决起来也比较费时间。”
毛主席早已遇见到解放台湾,使中国完全统一所面临的困难。
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解放台湾”的口号,第一次被提了出来。
1949年6月,毛主席电令粟裕,指示粟裕和第三野战军尽快研究如何夺取台湾问题,“用什么办法,如何在较快时间内夺取,如何分化敌军,争取最小伤亡,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令粟裕尽快形成初步计划,几天后,毛主席再次电令粟裕,指出目前的四大工作:
第一长江沿海地区的恢复工作;
第二占领福建和厦门(其实为进攻台湾做准备)
第三如何帮助第二野战军向西面进攻
第四占领台湾
毛主席的三令五申,可见解放台湾问题是目前的第一要务,粟裕立即着手做准备,命令第三野战军主力兵团的4个军进行渡海登岛训练
同时建议华东海军暂缓北开,以便可以参加对台作战部队的联合演习,这一建议得到了毛主席的赞同,同时再一次肯定了粟裕的积极准备,
粟裕在反复研究和多次推演之后,制定出了夺取台湾的具体作战方案,同时指出了“三大困难”。粟裕强调“只要解决了这‘三个困难’,攻占台湾就没有问题。”
这里粟裕提出的“三大困难”其实就是“三个问题”:
其一,是如何夺取台湾海峡的制海权和制空权;
其二,是如何突破国民党军队集中防守,和中国、美国、苏联三方之间博弈的外部因素;
其三就是时间与空间问题。
粟裕指出,渡海作战和传统陆地作战,渡江作战是完全不同的,能否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是渡海登陆作战能不能胜利的重要前提。
从两军实力来看,退往台湾的国民党军队除去地方保安团一类的杂牌武装,属于正规军部队的人数只有20万左右,
撤退匆忙,许多部队都是杂糅在一起,编制混乱,杂乱无章,有的部队甚至只有士兵,没有军官,短时间内难以建立起有效的防御体系,
整个岛上弥漫着“失败”的气息,人心涣散,一下子涌入数百万人,给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物价瞬间崩溃,造成的矛盾也使得社会混乱。
于此同时,我军正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横扫整个中国大陆,士气旺盛,所向披靡,人数更是碾压国民党部队,这也是毛主席认为此时是攻打台湾的最好时机的原因之一。
可金门一战,解放军遭到了意料之外的打击,渡海作战船只在缺少空军掩护的情况下,被国民党飞机和军舰一顿轰炸,损失惨重。
粟裕在此战过后,作出《关于攻击金门岛失利的通报》,着重分析了人民解放军失败的原因:轻敌与急躁。金门一战,一线部队不待二线部队支援,便登陆了台岛,
除此之外,粟裕认真总结了金门一战的失利,摸索出一套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渡海作战要领,对渡海作战的特殊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渡海登陆,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渡海”问题,拥有强有力的海军是重中之重,海军的护航能力,和运输能力,是渡海登陆的作战前提。
相比起陆地作战所具有的崇山峻岭,密林岩石,城市房屋,在宽广而开阔的海面上,在没有相当规模的海军掩护下,只能成为敌人的“活靶子”,
金门一战失利后,毛主席计划用2倍于敌人的兵力来确保攻占台湾万无一失,那么这足足50万部队,如何渡海?
如何将武器装备,粮食弹药,燃料车辆等等同时运抵对岸?
台湾距离大陆最近的距离也要100多公里,普通的渔船,帆船根本难以穿越,而较大的轮船和机帆船,以人民解放军海军当时的规模来看,基本难以实现。
同样制空权更为重要,在海面作战,没有制空权,就很难掌握制海权。足够的空军力量,是攻占台湾岛的必备前提条件之一。
空军的优势,就是机动性,攻打金门时,人民解放军以帆船航行,几个小时便可穿越,一晚上时间便可以完成登陆,因此不必考虑在海面上遭到国民党空军的袭击。
但是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距离,以解放军海军所拥有的时速只有7,8海里的船舰来看,穿越台湾海峡的时间需要2天,
50万大军行驶在无遮无拦的海面上,必然会遭到国民党空军的全力进攻,没有相当规模的海军舰炮,也就没有了反制飞机的手段,
届时,人民解放军会退无可退,守无可守。
粟裕总结道:“没有海、空军一体的掩护,船队想要靠岸登陆,是不可想象的。”
毛主席随后作出指示“攻台时间,如有内应,则可早日举行,否则必须退出到我方空、海两军条件充分具备之时,具体时间目前不能确定。”
在外部势力插手台湾问题以前,粟裕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解放台湾的战役即将就要打响,此时美国方面对于国民党蒋介石是十分失望的。
拥有着美国的装备支援,却兵败如山倒的蒋介石,令美国准备放弃这个“没用的包袱”,国民党部队退往台湾的时候,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并没有同行,而是留在了南京。
而美国在同新中国的立场上也是十分模棱两可,一方面,杜鲁门政府不想让新中国全力倒向苏联,同苏联形成联合,
另一方面,对蒋介石丧失信心,但不等同于放弃打“台湾牌”,未来仍旧打算将台湾作为远东的“桥头堡”,开展其全球战略。
因此,对于新中国有志于解放台湾的想法,美国采取了不介入不干预的态度,1950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了《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
在声明中,他表示美国不干涉中国内政,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同时要求一切国家避免在中国领土内获得势力范围或建立由外力控制的政权,进而谋求特权。
并称对台湾也一样适用,美国政府亦不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台湾现在的局势。
这样一份声明,目的性很明确,他在同中国示好,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也强调“中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我们不可能把中国人民的愤怒引到自己的头上”,明确地将台湾排除在其战略之外。
此时中国和苏联正在因为旅顺港谈判的事情闹得十分不愉快,杜鲁门抓住这个机会,向中国示好,同时提供了3亿美元的军事借款,试图分裂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
毛主席的政治眼光和战略头脑,一眼就看出了杜鲁门的小算盘,既然美国有意为之,中国此时和苏联的谈判确实不太顺利,毛主席顺势而为,
接受了美国方面的帮助,向苏联提出废除1945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重新签订,这就是所谓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苏联本来不愿意答应这样的条件,可是毛主席接受了美国方面的示好,逼苏联作出抉择,斯大林不得不同中国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国也“一边倒”地坚定地站在了苏联一边,这件事令美国十分生气,苏联也吃了个闷亏,毛主席神乎其技的外交手段,毫发无损地解决了问题。
巧合的是,朝鲜领导人在1950年6月作出“统一全国”的决定,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报复中国,迅速出兵朝鲜,
同时苏联也咽不下这口气,暗地里同中国较起了劲,秘密地向北朝鲜提供援助,中国陷入了必须出兵朝鲜,保家卫国的境地。
美国总统杜鲁门同时派遣军舰进入台湾海峡,使得台海局势变得“国际化”,中国内部的问题上升为中美两国之间的问题。
国际上形势的巨变,1950年人民解放军面对3个战场:台湾海峡,越南,朝鲜。
是优先解决内部问题?
还是处理外部问题?毛主席作出了指示。
“抗美援朝”同时援助越南,反正3个战场最终目的,都是同美帝国主义做斗争,那么选择对于我军优势的陆地战场,暂时放弃不利的海战、空战才是最佳选择。
随着抗美援朝后中美关系的日益变化,我军进攻台湾的有利时机丧失,粟裕为此战作出大量准备和计划最终付诸东流,令人遗憾不已。
至于粟裕提出的这三个问题如何解决,他早已做足了准备。
1949年4月,华东军区海军部队成立,12月,中央军委命萧劲光负责组建海军领导机构,大力发展海军。
1950年,毛主席出访苏联期间,向苏联订购了1.5亿美元的海军装备。
同时,从香港购买2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4艘扫雷舰和大量其他船只,为解放台湾做准备。
空军方面,同苏联订购各式飞机500余架,建立起人民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和空降兵部队,可以说,以人民解放军当时16个军,50万人,要在1951年解放台湾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何攻破国民党的集中海岛防守,粟裕总结了金门一战失利的经验,多兵团协同作战,渡海部队和空降部队从两面登岛,
同时强化第一梯队的强度,集中优势兵力,将第一梯队的兵力增加至2个兵团,余下1个兵团和2个军作为第二梯队,
逐岛攻击,先将蒋介石占领的舟山群岛,金门岛和海南岛等岛屿拔除,扫除障碍,最后再攻击台湾,
粟裕亲自指挥舟山群岛作战,他在开战前发表讲话“这场战役,是我军陆海空三军第一次协同作战,我们要把它作为解放台湾的实战演习来打,积累经验,为日后做准备”。
参与舟山群岛作战的空军,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员,驾驶的飞机也是刚从苏联接受的战机,海军则是华东海军刚成立的第4舰队,只有舰船10余艘,
舟山群岛的战役,为渡海作战积累了经验,也为解放台湾作战扫清了障碍,至于解放台湾作战所面临的外部因素,
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台湾,是迟早都要解放的,不过是早晚的问题”。
在当时的外部环境制约下,中国面临的问题其实十分严峻。
南部和东北部边境问题,西部边陲和国际环境,新中国四处受敌,毛主席以极高的战略眼光,作出暂缓解放台湾作战的决定。
“以时间换空间”,集中精力,解决外部问题,才换来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几十年的外部稳定。
粟裕对于攻台作战的准备虽然最终没能实施,但是对于今天新时期的军事斗争和对台策略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台湾属于中国,台湾问题也只是中国的内部问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台湾必然将回归祖国的怀抱。
2025-03-18 08:46:07
2025-03-18 08:43:51
2025-03-18 08:41:36
2025-03-18 08:39:20
2025-03-18 08:37:05
2025-03-18 08:34:49
2025-03-18 08:32:33
2025-03-18 08:30:17
2025-03-16 16:50:02
2025-03-16 16:47:47
2025-03-16 16:45:31
2025-03-16 16:43:15
2025-03-16 16:40:59
2025-03-16 16:38:44
2025-03-16 16:36:28
2025-03-16 16:34:12
2025-03-16 16:31:56
2025-03-16 16:29:41
2025-03-16 06:23:50
2025-03-16 06:21:35